2022年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7782亿元 同比增长22%
北京4月12日,目前,北京市已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60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了588家,数量在全国居于首位。2022年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7782亿元,同比增长22%。
这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在今天召开的“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上介绍的。
杨秀玲表示,民营企业数量占到市场主体的90%左右,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服务好企业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她称,围绕企业服务,北京近年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重要举措:
第一个举措是“12345”。北京“12345”一方面服务居民,另外一方面服务企业。这些年,累计来电超过23万件,解决率接近90%,满意度达到93.8%。
第二个举措是“服务包”和“服务管家”机制。目前北京有市、区、街(乡)三级服务管家机制,通过“服务包”机制解决一些跨层级、跨区域和跨部门的问题。2022年,解决企业诉求2.3万项,办结率达到98.4%。
第三个举措是完善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具有政策库、服务库和数据库的功能,为中小企业精准画像,精准推送政策。
杨秀玲表示,6.0版改革还需要在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的路上继续前进。具体有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要提升“12345”服务的质效。未来,“12345”要形成闭环,企业通过“12345”提出的所有问题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让“12345”热线更有效率。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包”的机制。未来,企业诉求力争实现“全程网办”。
三是要建立基层企业的服务网络。相关部门通过数据联动,当企业一注册,就能进入服务视野,实现“注册即联系、联系即服务”。
四是要有效提升政策可获得性。政策出台之后,将采用线上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触达企业,线下就是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政策解读窗口,线上要在所有政府服务网站开设政策专区,让企业更便捷地找到。北京要建一个“京策”平台,最主要是解决企业和政策匹配度的问题,即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原来是企业找,以后慢慢要发展成给企业主动推送,让企业更多地实现“免申即享”。
相关知识
2022年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7782亿元 同比增长22%
海南上半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
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34.3%
央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连续5个月创新高
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25.1% 支持2815万户经营主体
央行: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22万亿元 同比增长6%
央行北京营管部:2022年12月末人民币住户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8.2%
二季度末银行业小微贷款余额超四十万亿元
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 中小微企业“获得感”提升
央行: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94589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88066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87955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912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387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8636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32438
- 8泰安国悦山180平下跃美式风 25626
- 9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3208
- 10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