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选择集中式居家养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第一批选择集中式居家养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探索新时代下更适合中国家庭的养老方式,创新专业化、系统化的养老解决方案,是乐成养老深耕民生事业的初心和使命。

  时间回到2017年,作为北京首个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恭和家园迎来第一批长辈入住。在这里,长辈既是社区的主人,也是服务对象;比传统养老机构更自在更自主,与普通社区相比,这里拥有更专业的养老保障。

  一转眼快5年过去了,第一波选择这种养老模式的长辈,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个生活在家园的养老家庭,听长辈讲述,住进家园后,身心状态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第一批选择集中式居家养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01 / LIVE OUT YOUR BEAUTIFUL STYLE

  52岁身患帕金森

  如今69岁却像变了一个人

 △赵阿姨和老伴儿杨叔叔 - 拍摄于恭和家园
 △赵阿姨和老伴儿杨叔叔 - 拍摄于恭和家园

  赵阿姨,今年69岁。恭和家园第一批业主,也是家园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时间回到2004年,那年赵阿姨刚刚52岁,命运却给了她一个恶作剧:帕金森症。这一病就是13年,2017年,赵阿姨再次接受了脑起搏器安装手术。

  入住恭和家园的时候,赵阿姨还在漫长的康复期。

  按照赵阿姨的话说:十几年来我因行动不便,说话受限,脑起搏器运行与药物代谢的矛盾,每天的症状起伏不定变化多端,时而天堂,时而地狱。一切社会活动都无法参加,几乎与社会隔绝。

  住到恭和家园几年,大家都说赵阿姨变了一个人——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细数起来,这里面有两个“功臣”:一是双二(乐成旗下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师,另一个是恭和家园的G.O团队。

  先说说康复,有康复经验的人都明白,康复最难的在于坚持。

  对于赵阿姨来说,足不出社区就可以进行康复,意味着把原来几天才能做的“大事”变成了每天都能做的一件“小事”——这让康复变成了一件低成本的事情,方便多了。

  除了常规康复,家园的医生和康复师也给了赵阿姨一个建议:

    //  

  - 恭和家园健康管理建议

  运动和物理疗法应被视为帕金森病早期治疗和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议患者努力保持他们喜欢的活动,结合有氧、抗阻、主动平衡,如果可能的话,还可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采用的策略应针对特定的潜在障碍,重点领域包括步态、平衡、转移和上肢功能。

  这些专业的说法,翻译到赵阿姨身上就是三个字:乒乓球。

  原来,赵阿姨从小就是个乒乓球迷,生病后迫不得已一度放弃此项运动,直到在家园遇到一个人——恭和家园G.O团队的乒乓球教练:刘洋。

 刘洋-乒乓球教练 恭和家园G.O(美好生活组织者)
 刘洋-乒乓球教练 恭和家园G.O(美好生活组织者)

  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具有乒乓球国家二级运动员、乒乓球国家二级裁判员资质,并具备多年乒乓球教学经验。

    //  

  - 赵阿姨私人球场规则

  不准许捡球,不准许打自由球,不建议参加比赛,不要求难度动作;建议基础班训练;在训练时,状态好时多练,反之少练或不练,根据症状分配训练时间。

  为了帮助赵阿姨安全运动,刘洋还送给她一副弹力带,带动、督促、指导她进行康复锻炼。

  赵阿姨到底有多沉迷于乒乓球呢?

  按刘洋的话说:“几乎每天都打,每次能打个30-40分钟。”而按照家园乒乓球俱乐部的球友的说法:“不打球就状态不好,一打球就来了精神。”

  一段时间下来,赵阿姨不仅球技提升很快,还渐渐有了自己的乒乓球社交:

  “小赵打的不错”、“赵姐有进步”——在恭和家园,不管是90岁的邻居“老大姐”,还是20多岁的服务团队“小哥哥”,都成了赵阿姨的球友。

  乒乓球俱乐部成立的那天,多少年没有穿过裙子的赵阿姨身着长裙出席,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团队的尊重和认同。

△赵阿姨和老伴儿杨叔叔 - 拍摄于恭和家园
△赵阿姨和老伴儿杨叔叔 - 拍摄于恭和家园

  在恭和家园,每一位长辈都能得到像赵阿姨这样专业、系统、科学的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方案。在医生的牵头下,康复师、营养师、社工、G.O各自在自己的领域给出适合长辈健康状况的专业指导意见。

  他们合纵连横,打破了“健康、兴趣、社交”的边界,从慢病管理、心理疏导、康复锻炼的不同维度发力,最终落于一点——持续干预、提升长辈的身心健康状态。

  02 / LIVE OUT YOUR BEAUTIFUL STYLE

  两代同堂养老来恭和家园前后女儿却像变了一个人

△左起第二位郭萍 - 拍摄于2022恭和春晚
△左起第二位郭萍 - 拍摄于2022恭和春晚

  在恭和家园,有这样一种现象:组团养老。姐妹团、亲家团、同事团、母女团随处可见。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一对母女团的故事,58岁的郭姐,与95岁的母亲V阿姨,共同生活在家园。

  郭家有三姐妹,只是大姐忙于做生意,二姐常年身体不好,照顾母亲的担子就落到了小妹妹郭姐身上,而这一照顾就是十多年的时间。

  从开始时候隔三差五的往母亲家跑,到后来干脆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再到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但母亲因为摔倒造成胯骨骨折……

  这一路颠簸,在郭姐嘴里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和老人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们,亲力亲为照顾高龄长者对于子女而言,注定是一场体力和心力的漫长透支;而子女缺乏专业的技能与经验,也无法给予父母妥善的照顾。

  大姐实在心疼不过,又看了不少养老机构。聊起当时为什么选择恭和家园,郭姐说,当时母亲因为体弱多病,进进出出医院,输液是家常便饭。但姐姐跑了大多数养老院,除了恭和家园,都不能入户输液。而且不同于养老机构,这里是自己家,郭姐可以一起住进来,亲自照顾母亲。不像养老院,只能把妈妈一个人放在陌生的环境里。正是看好这两点,姐妹俩思量再三,最终决定把妈妈接到家园来。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当时她们的决策是对的。

  平时,V阿姨因为常年卧床,有时候会发生尿管堵塞,郭姐只需一个电话,护士就会上门,或清理或更换。

  还有的时候,郭姐因为给母亲翻身,也会发生些意外,有次她就一不小心扭了腰,为此还专门在社区医疗卫生站做了一段时间的理疗、按摩。

  经验证明,在长辈的生活中,专业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不仅关乎长辈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而在家园,医生跟长辈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医患关系。

  社区医疗卫生站的医护团队能够做到责任制地为长辈服务。长辈有什么基础病,经过哪些治疗,常见问题是什么,现在在吃哪些药,有什么潜在的风险等……以上这些,都可以在每一位长辈的专属健康档案中查到。

  住进家园,稳固了母亲这个大后方,郭姐那根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放松下来,开始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闲暇时间,郭姐不仅积极参加小合唱、舞蹈、乒乓球、戏剧、朗诵、桥牌等各类社区活动,还在去年登上了恭和戏剧节的舞台,来了个反串——讲到这里,她忍不住笑着说:我提前先享受了一把养老。

 △右起第一位郭萍 - 拍摄于恭和戏剧节
 △右起第一位郭萍 - 拍摄于恭和戏剧节

  现在,母女俩过的平静且各得其所。

  每次出去参加活动,郭姐都会先安顿好母亲——换好尿不湿,喂完水果。为了不让母亲寂寞,她还专门买了个投影,这样母亲可以躺在床上看电影。

  曾经有人说,照顾父母和自我实现往往是一个中年人不可兼顾的两面,但郭姐在家园把这两件事做了一个最好的结合,而恭和家园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的模式与服务内容,恰恰是满足两代人养老的那个完美解决方案。

  对中国家庭而言,长辈们更乐于在自己家中安享晚年,但养老这件事仅仅依靠子女、家庭的确是不能承受之重。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一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只不过,把这个专业服务搬到自己家里的,就是恭和家园。

  其实,不管是赵阿姨,还是郭姐,他们是以恭和家园为代表的中国养老家庭的缩影。

  入住恭和家园之前,他们都有着自己的需要解决的养老难题;住进家园后,养老不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儿,而是一个团队,几十甚至上百人的事儿。

  在15年养老服务经验之上,恭和家园更懂得长辈身心所需,以创新的居室+服务模式,专业的康养服务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也让更多生活在此的长辈安心、舒心,探寻更美人生。

  

第一批选择集中式居家养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责任编辑:蒲莎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知识

第一批选择集中式居家养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海南买两套房产的“候鸟老人”缘何住进了养老机构?
天津居家养老服务的“智慧”与“温度”
“地产+”探路 90岁老人的“90后”养老文娱官
物业企业入局养老风口下,养老机构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该如何接招?
《杭州2021社区居家养老报告》:加装电梯成最迫切的适老化改造
[楼市新工种] “地产+”探路 90岁老人的“90后”养老文娱官
解读松下康养新品 让老人有尊严的居家生活
度假养老公寓的融资“陷阱”--700余名老人拿不回的养老钱
老人房的木地板怎样选?赶紧来围观!

网址: 第一批选择集中式居家养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http://www.zx3q.com/newsview451380.html
所属分类:百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