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明确表态,稳房地产很紧迫,是确保经济目标实现的关键

对于房地产之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实国家从来都没有否认过,只是在什么时候强调什么时候可以轻描淡写,都是有章可循的。很容易理解,因为房地产自身的问题国家也从来没有否认过,所以长远看,房地产必然会有周期性的调整。

这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提出的意义,是与房地产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相适应的。但此一时彼一时,昨天或许还在强调房住不炒,那么今天可能因为情况变化或一笔带过,而更加注重对因城施策或者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房地产政策的表态。

按以往经验,都大夏天了,一般不会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么大,今年着实有点令人意想不到,所以,经济形势吃紧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体会更深。对于房地产的态度自不必多说,依然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底线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市场的激励,激发刚需和改善等合理住房需求释放。

当然我们不能狭隘只想到房地产,其他行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更需要国家支持,从降准等各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但房地产绝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否认的是,当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那一刻起,房地产自然也就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我们看问题不要过于片面,强调居住属性,不代表否认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这是与生俱来不容回避的。房地产本身就兼具自住和投资属性,不以你我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无论买房目的是什么,买房行为就带着投资属性的行为。

没必要纠缠这个问题,你把买房当消费也好,当投资也罢,你的买房行为就能对经济增长做贡献。这是房地产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其巨大的影响决定了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这一点,据我所了解的,去年底的12月11日,中国经济年会上有这样的表述,要加强居民基本住房保障。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这是较早再次强调房地产支柱地位的,应该说有一些年不提了,不提不是否认,而是没必要提。

所以,当前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既不能让房地产拖后腿,也不能让房地产转化成问题。没有说过房地产退出支柱产业地位,所以也就谈不上重回支柱地位,只是重新强调而已。

之后媒体也就多次强调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了。

4月底,新华社和经济日报分别发表文章《当前中国经济十问》《发挥稳楼市在稳大盘中作用》,郑重表态房地产的地位,对于房地产的联动产业效应给予了肯定,要发挥好稳房地产在稳经济大盘中的作用,再次凸显经济形势严峻。

今年以来,各地经济利好、房地产利好出台一大堆,如果不是客观因素反复或许早就市场回暖了。但依然不能过于乐观,当然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这是肯定的。短期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为保增长付出更大努力。

5月26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表示,为确保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要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考虑到当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稳住房地产投资十分紧迫。尽早消除房地产可能对整体投资增速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2021年数据,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近三成,一旦连续走弱,会使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的稳增长效果打折扣。

所以,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金融政策,进一步扭转消费预期。要满足房地产企业和个人合理信贷需求。

5月30日,经济日报再次发表文章《差异化房贷利率促楼市平稳发展》可以说给出了更具体的措施,“房贷降了”成为共性现象,降低居民负债成本、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拉动消费需求,进而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改善民生。

有人拿出经济日报以前关于不可过于依赖房地产的文章进行冷嘲热讽,其实大可不必,媒体的作用本来就是舆论引导,无论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不过分依赖房地产都是客观事实,这是与经济始终辩证协调发展的。稳房地产与稳经济相辅相成。

相关知识

住建部: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经济日报:土地和房地产市场须稳字当头
评论|加快经济复苏:稳楼市很关键
住建部: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住建部强调: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确保实现“三稳”目标
定调信号!中央政治局表态支持了房地产什么?
新华社经济日报紧急喊话,客观谈房地产,释放4大信号
重磅强信号!房地产要出大招?

网址: 经济日报明确表态,稳房地产很紧迫,是确保经济目标实现的关键 http://www.zx3q.com/newsview433196.html
所属分类:开发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