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释放发展新动能——昌吉州打造文旅产业旗舰

歌舞、戏曲、小品……近日,在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上演的“文化进景区”惠民演出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当天,由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织,以“文艺表演”“流动博物馆展”等为主题的“文化进景区”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

近年来,昌吉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泼墨庭州山水,释放发展新动能。如今的庭州大地,文旅产业发展生机盎然。

■融合为轴 打造全域“旅游圈”

5月2日,在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乡村葫芦园,几位游客带着孩子正在体验葫芦烙画。“这里是以葫芦特色为主题的田园文化旅游休闲园,我们将村里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唐代烽火台遗址和1400亩红提葡萄、唐墩酒文化与乡村葫芦园有机融合,形成文化旅游消费圈。”幸福村党支部书记贺妖奇介绍,2019年,幸福村依托葫芦园吸引过境游客近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余万元。

地处天山北麓的昌吉州,凭借什么魅力赢得游客青睐?作为拥有多元璀璨历史的文化大州,昌吉州文旅产业发展如何?在文旅融合的当下,又如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或许,北庭故城会给你答案。

位于吉木萨尔县的北庭故城,是盛唐时期北庭都护府所在地,也是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白墙、灰瓦、青砖、红门,穿梭于大街小巷,一草一木都被刻上了历史的印记,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文化的气息,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座已经沉睡千年的故城中触摸历史。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以此为核心,打响北庭历史文化品牌,打造丰富多彩的文旅融合产品。千佛洞、车师古道、疏勒古城等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景观,北庭史馆、北庭园广场、仿真恐龙公园、地质公园等新开发的景点,被串联在北庭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上,在北庭故城遗址的带动下,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

昌吉州拥有丰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资源,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新疆天山”与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是新疆唯一同时拥有“双世界遗产”的地州。州域内有400多处历史遗迹,通过“旅游+文化”跨界融合,催生传统旅游业态向具有文化内涵的集景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圈迈进,形成产业新增长极。

在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子斌看来,文化的融入增加了旅游的体验感,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带来了品牌价值的提升,也使得旅游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感和特色性。

■文旅一体 新业态激活新动能

5月3日,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能源馆,“准东印象”多媒体艺术大厅、“准东,与能源共生的城市”全LED数字沙盘秀、“能源·梦想·未来”全景剧场三大核心展项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工业与旅游碰撞融合,为旅游业拓展出新空间。准东能源馆、古海温泉、准东矿坑、将军庙……对于这些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旅游资源,昌吉州充分挖掘其资源潜力,多方联合大力开发准东工业游、研学游等旅游新线路,“不看山不看水”,在工厂欣赏别样“风景”的旅游方式,备受游客青睐。

在昌吉市乐活小镇,有一家读者们颇为青睐的“风雅颂书局·昌吉书吧”。5月3日上午12时,在书吧朗读亭,一个孩子戴着耳机正在诵读经典名篇。书吧内古琴声淙淙流出,翠绿竹林、古朴红砖、手绘书签,棕褐色的碳化木书架,清新的插花与淡淡的书香相映成趣。

潮铺入驻,文艺气息涌动,乐活小镇是昌吉市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新高地。走进小镇,除了新疆特色美食小吃,这里还汇集了几十家特色陶艺、私人定制花坊、手工木艺、特色酒吧、音乐工作室、书店等文创小店,用时尚文化定义人们的休闲生活,成为不少游客打卡新宠地。乐活小镇负责人姚春花介绍:“‘五一’期间乐活小镇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景区还针对社区、公安、医务工作人员持续推出五折优惠。”

每当夜幕降临,盏盏灯火点亮了城市夜色,也点亮了夜间经济。5月11日,在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星光夜市,不少游客在这里品尝特色美食。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营销经理马志瑞介绍:“5月1日这一天,购物中心营业额就达到800万元,客流量达2万多人次,其中50%是来自乌鲁木齐市的游客。”

在不少游客眼里,庭州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天山脚下、丝路名城、古巷村落、溪谷山野,让这里一半诗词一半画,一半山水一半城。

诗和远方携手前行,是从丰富新产品新业态开始快进的。张子斌介绍,去年以来,昌吉州以“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为指引,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组合优势,紧紧围绕“旅游+”主线,以创新思维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合能力、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延伸能力,大力推进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旅游发展。

■路径惟新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5月4日,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蜿蜒的木栈道、高耸的观鸟塔上,围满了前来踏青、观鸟的游客。“五一”假期,玛纳斯县主打生态文化旅游,共接待游客9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0多万元。

同一天,在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展厅,几个孩子透过走廊玻璃,参观酱油发酵罐、食醋发酵池和产品灌装作业流水线,品尝食醋新产品,探寻食醋发展史。

昌吉州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在研学旅行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孩子们不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目前,北庭故城已创建为国家级研学教育示范基地,新疆农业博览园、笑厨寻鲜之旅研学实践基地、朗青畜牧研学教育基地荣获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闫向斌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村民,他家开的“闫老五”客栈在当地小有名气。月亮地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主打传统文化民宿。“闫老五”客栈由自家拔廊房改造而成,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站在院子里就可远眺苍茫天山,原生态的优质环境加之出色的配套服务,客栈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闫老五”客栈是昌吉州民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文化民宿、主题客栈、精品酒店等为代表的“文化旅居”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一个个农情十足的土味民宿、一处处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成为游客打卡热门地。

昌吉州不断孵化做强文旅新业态,乡村旅游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主业态之一。依托“乌昌石克”城市群600多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围绕乡村生产发展、生态优化、生活富裕,昌吉州着力打造新疆休闲度假首选地和目的地。2019年,全州乡村旅游突破2200万人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带动上千户农户致富增收,实现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相关知识

文旅融合 释放发展新动能——昌吉州打造文旅产业旗舰
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融创文旅路鹏:共建场景,激发商业发展新动能
四川文旅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成都融创文旅城盛大开业,四川投资最大文旅旗舰起航
赵晓春:“文旅+体育”融合模式创新
广西文旅产业发展催生新动能
李昌平:产权交易优化经营主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捷径
鼎龙集团多产业融合发展 探索文旅产业体验化创新之路
加快文旅融合 打造优质旅游升级版

网址: 文旅融合 释放发展新动能——昌吉州打造文旅产业旗舰 http://www.zx3q.com/newsview4173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