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第一城住房简史: 从地窝子到戈壁别墅

  作者: 马一凡

  [ 克拉玛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万元,远超我国平均3.2万元的人均水准。 ]

  准噶尔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天地苍茫,砾石漫生,摇曳的红柳和梭梭草为这由黄沙黑石构成的世界增添了仅有的生机。而走向戈壁更深处,一座绿色的城市奇迹般出现在眼前,成片的别墅群更是引人注目的别样风景线。

  是的,这就是克拉玛依,中国人均GDP排名第一的城市,一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

  2020年,克拉玛依的GDP总量高达887亿元,人均GDP达到18万元,是上海的1.2倍。克拉玛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万元,远超我国平均3.2万元的人均水准。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这座1958年才被批准设立的城市从寸草不生的戈壁荒原变成了树木半城的西部绿洲。当地居民从戈壁滩地窝子搬进了高楼大厦和别墅,在这里,房价不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

  住别墅的不必是土豪

  尹秀秀是乌鲁木齐人,从事导游工作已经十余年,每当她带着游客驶近克拉玛依的戈壁滩,耳中便会传来游客的感慨:“沙漠戈壁里竟然有别墅?”

  尹秀秀就会骄傲地向游客们介绍起克拉玛依,过去30年间,它常常站上全国人均GDP第一名的位置,“克拉玛依是全疆最富裕的城市,能住上别墅的也不算土豪呢。”

  李晓溪是土生土长的90后克拉玛依女孩,父亲在石油系统,成长环境属于当地典型的小康之家。在李晓溪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全家就住在八九十平方米的楼房里,为父母的单位福利分房,楼梯房,一共6层。最近十几年,克拉玛依的住宅也商品化了,高层电梯小区楼盘拔地而起,李晓溪父母又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高层新房。她表示,在当地住联排别墅、独栋别墅也并不稀奇,价格不贵,“有个朋友家买了独栋别墅,空闲时可以去附近的戈壁跑步”。

  在安居客网站上,克拉玛依市区普通住宅的价格在4000~5000元/平方米,一套上百平方米的房子只需要四五十万就能全款买下;区位较好的豪宅别墅价格在7000~10000元/平方米,一套两三百平方米的别墅,价格一般为200万元上下。

  “克拉玛依地广人稀,买别墅还带很大的院子和土地。”李晓溪介绍称,别墅带大院子、带独立车库,甚至还有带观赏鱼塘、带私家泳池的,这些都是当地别墅的卖点。

  克拉玛依是因石油而建的城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当地人口接近50万。大部分户籍人口,都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

  石油工人平时奋战在环境艰苦的油田里,妻子带着孩子生活在克拉玛依城区,遇到难得的假期,石油工人才能坐着班车回到家中团聚,这成了几代克拉玛依石油人的生活模式。

  和百里油田那种一片荒凉的景象完全不一样,克拉玛依人把他们的家园、孩子自小成长的地方,建设成了绿色宜居的城市,流水潺潺,树木葱郁。人工引水的克拉玛依河两岸,是赏心悦目的绿色长廊,喷泉、公园、住宅小区、体育场所在市区遍布。截至2020年底,克拉玛依市绿地面积11.97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3.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7平方米。

  如果不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根本无法将眼前的绿色之城和亘古戈壁联系起来。

  石油人的“地窝子”记忆

  “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上世纪50年代,著名音乐家吕远在《克拉玛依之歌》中写道。

  当地人都说,失去水的土地,草原上的鹰不飞去,哈萨克人的牛羊也不会去。

  黑色的石油改变了这片荒野的命运。1955年,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带着简单的工具,成功让黑油山一号井喷出工业性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

  接下来两三年时间,4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人聚集到克拉玛依开展生产。夏天,他们要忍受零上40摄氏度的酷暑;冬天,克拉玛依则处于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中。当首批工人来到克拉玛依,面对荒滩戈壁时,他们挥动铁锹,挖出了一片片“地窝子”,这就是克拉玛依人最早的住房形式。

  地窝子,顾名思义,就是从平地向下挖出的土坑,体积不大,一般深两米多,形状四四方方,四周用土坯垒起半米的矮墙,用泥巴和草叶盖顶。地窝子建造成本极低,能够抗风,而且冬暖夏凉,缺点就是面积狭小、通风差、卫生条件差。

  到了1962年,克拉玛依还有四分之一的石油职工住在地窝子里面。更多的工人,则开始努力改善居住环境,建起了土坯平房,家里添置了煤气、炉子、火墙等生火取暖设施,克拉玛依人在土坯平房周围移栽上梭梭草,以减少被风吹入屋内的黄沙。

  上世纪70~80年代,楼房在克拉玛依出现,工人新村式的住房逐渐普及,1990年代,福利分房的住房条件进一步提升。到了2000年以后,商品房开始出现,克拉玛依人拥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包括高层小区、联排别墅、独栋院子等。

  尹秀秀说,和外地游客脑中想象的石油城不同,克拉玛依如今已经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克拉玛依市容整洁干净,空气质量经常排在全国城市前列,不少跟李晓溪一般年纪的90后青年,在去一线城市读书后,仍然非常怀念家乡小城的居住环境。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尝试

  克拉玛依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对于这类城市来说,产业结构单一也带来相应的风险。

  比如甘肃玉门,几十年前曾经占据全国原油产量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资源枯竭,玉门原油产量急剧下降,人口迅速流失,玉门成了一座空城。现在玉门市里废弃的住宅、电影院、商铺,成了甘青大环线上一处拍照打卡点,只有驴友会去猎奇。

  克拉玛依也面临类似风险。2020年,克拉玛依原油产量为1320万吨,天然气产量36.3亿立方米,目前克拉玛依的产业结构中,石油化工产业占据90%的工业产值,结构仍然失衡。

  但“资源诅咒”并不是无解。阿联酋的迪拜,也在沙漠中建城,靠出产原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在上世纪80年代,迪拜人就意识到靠单一资源型经济难以为继,开启了转型之路,建设了棕榈岛、七星级帆船酒店等地标,目前支柱产业已经包括旅游、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近年来,迪拜进行数字化转型,号称要砸钱打造全球最智能的城市,吸引了技术和资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

  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克拉玛依也在全力推进“非油”产业发展,比如和迪拜类似的数字化产业转型已经在推进中。这类资源型城市非常适合发展云计算等产业,因为土地资源丰富、能源价格低廉。

  旅游业也成为克拉玛依重点发展的产业。被誉为“中国最瑰丽的雅丹”的世界魔鬼城景区、壮美的胡杨林、戈壁围起来的艾里克湖,美丽的北疆风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还积极发展教育,2015年,克拉玛依市历史上第一所本科院校——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克拉玛依校区获教育部批复设立,从此我国兰州以西地区,有了第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依托这所高校,克拉玛依引进了一批博士、硕士人才。

  克拉玛依过去63年的历史,展现了与恶劣生存环境搏斗的浓墨重彩。从地窝子到别墅,克拉玛依人解决了住房难题,实现了小康生活。这座人均GDP第一的石油城的居民,不必为房价焦虑。这座城市命运背后所深藏的,是长久的转型探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尹秀秀、李晓溪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相关知识

人均GDP第一城住房简史: 从地窝子到戈壁别墅
千万人口城市人均GDP“洗牌”
直击嘉峪关变迁:从戈壁到绿洲
14城人均GDP过2万美元,里面竟还有个“鬼城”
14城人均GDP超2万美元 跨过发达经济体标准线
35城人均消费排行:5城超4万元,温州人均消费率居首
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 贫困地区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
35城人均消费排行榜:5城超4万元,南昌人均消费率19位
从淡化GDP增速到双循环 十四五规划中会有哪些关键词
千万人口城市人均GDP“洗牌”:京苏深沪跨过发达经济体标准,多个“强省会”实现10年倍增

网址: 人均GDP第一城住房简史: 从地窝子到戈壁别墅 http://www.zx3q.com/newsview38644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