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楼市最坏的时候,来了
“大胡子说房”视频号已经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买房干货和楼市分析后续将第一时间在视频号更新!
今年不一样了,这是近期听过的最多总结。
连村口的王大爷都能随口唠上哪个城市又开始调控。
铺天盖地的调控,打得人措手不及,一锤接一锤的调控,补丁一个接一个地打,不管大小城市,一律被调控无情绞杀。
于是很多人说楼市不行了,楼市要凉了,房价要大跌了。
不知道是太单纯还是有一种无产者看戏的心态,你真的以为今年是专门针对楼市的一年?
国家的目的是打死楼市,让房价大跌?
我只能说你格局小了,除了调控,你难道没感受到教培机构的团灭?没感受到反互联网垄断的强劲手腕?没感受到打击网游的坚决?没感受到为了鼓励生育的决心?
我们当前所经历的市场,绝对不是单纯针对楼市的市场,而是一场改革,一场能改变未来10年城市格局的改革。
现在的种种:
一切围绕三胎,一切围绕改革,一切围绕干翻三座大山。
教育、医疗、住房,正在一一被击溃。
抑制内卷,增加消费,我们开始来真的了。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目的就是要教育“去产业化”、“去资本化”。
教育上的“双减”一出,多家教育股在美上市中概股年内跌幅超90%。
大刀阔斧动教育,为什么?
因为教育捆绑资本,正在崛起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
长期以来,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总量非常庞大,并且在资本的裹挟之下,过度贩卖焦虑,过度宣传,甚至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电视剧:小舍得)
而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一种基础设施,9年义务教育的定位意味着教育的公益属性,教育之于郭嘉而言是百年大计,不能掌握在资本手里,必须牢牢控制在国家的手里啊!
教育一旦被资本控制会非常危险,针对这点,国家必须下死手,现在就是强势割裂教育和资本,教育是教育,资本是资本。
我们国家义务教育的初衷是筛选人,把一些具备学习“天赋”的人筛选出来,送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可校外培训机构的出现,等于让学生开外挂,开小灶,天赋不够时长来凑,搞题海战术,搞超前教育。
硬生生把教育搞成产业,把好未来、高途等教育送上市。
培训机构是盈利的,为了赚钱不惜制造教育焦虑,这就间接造成了生育焦虑。
而且还不断造成内卷,本身适当补习是好事,结果越补越内卷,你家上1万的补习班,我就请2万的私教,你孩子3岁学英语,我孩子就得2岁学英语,你家孩子3岁背古诗,我家孩子就必须得2岁。
(电视剧:小舍得)
你家孩子琴棋书画,我家孩子必须琴棋书画+舞蹈+拳击,不断+1轮下去。
导致越是努力“鸡娃”的父母,越不敢生孩子。
但凡你用一个孩子多寂寞鼓励生二胎的时候,万般回答皆是,生了养不用钱啊,房价那么贵,补习班那么贵,买不起房也上不起补习班。
好好一个课外培训,活生生变成“焦虑制造器”。
所以打击课外培训,一箭四雕。
1、打击资本裹挟基础教育
2、为家长孩子减负
3、抑制内卷
4、鼓励生育
七普数据一出,人口问题成为长线的担忧问题,没有人口,消费玩不转,发展推不动,楼市涨不起,经济搞不起。
最后我们会不会也有失去的20年?
不好说,不敢赌。
所以必须改革。
双减意见出来,课外培训机构瞬间凉凉,家长们对补习班的寄托没有了,但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鸡娃”,而是把所有希望又回归学区房了。
课外补不了,那就课堂好好学。
打击课外培训机构,反而利好学区房?
不急,这点也在郭嘉射程范围之内,赶在双减意见出来,就先打击学区房。
3月是上海,7月是北京和深圳。
政策制定者早就研究了细节缜密的政策,只是棋一步步下,政策一个个出。
我前面就说了,不要低估今年政策的态度,今年一定是值得铭记的改革年。
大家不要觉得政策好像就那样,什么大学区、多校划片,积分入学、换汤不换药,大学区名校本来就扎堆,哪怕有80%的机会读到名校,家长也会赌。
说了今年不一样,就一定会有更高明的手段,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是就近入学。
但我们没说多近算是就近入学,可以把3公里调整为5公里,调整到8公里,稀释掉读名校的概率,当入学名校概率减少到20%的时候,赌徒自然也会减少。
还有就是更公平的积分方式,甚至还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政策出台。
压在大家身上的第二座大山,就是住房,尤其是高房价。
解决住房以及稳定房价基本是同步进行的。
住房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住房建设,这对年轻人是一种兜底,保证城市人才更迭需求,也是保证城市活力,居住有其屋嘛,买不起总得让人租得起吧,这是第一步。
在十四五期间,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计划新增住房的30%建设为保障性住房,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比例还会更大。
同步进行的还有打击房价过快上涨,大家感受到楼市调控的暴风雨了吗?自媒体出文速度都赶不上调控出台的速度了。
深圳二手房指导价出台是调控2.0版本的腾空出世,然后开始一个个城市复制。
杭州这个炒房大城最近也不敢忽悠了,真正出了大招,落户也必须要满2年社保,非杭户口4年社保,刚需长吁一口气,终于有点像样的调控了。
成都北京更是排队一个个挨揍。
打开公众号文章今天不是哪个城市调控,就是这个城市凉凉,感觉有种房地产要完的感觉。
楼市猛调控,为什么?
因为高房价压抑生产、消费,更打击了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这两年高房价还造成丧文化、躺平文化的盛行,还直接影响生育欲望。
甚至已经严重畸形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考得好不如生得好,努力工作不如嫁得好。
那不是鼓吹努力无用论吗?那不是鼓励躺平,磨灭年轻人的创造力吗?
不行,必须打击!
哪怕当下高房价牵扯的利益再多,也要一个个拆分打击。
房企三道红线、银行两道线、各种精准、细化的调控,就是要逐步瓦解高房价。
效果很明显,炒房示范区深圳终于涨不动了,最赚钱的房企,也开始不好过了。
截至8月1日,沪深有52家房企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逾四成的房企净利润录得亏损。对比去年同期而言,净利润同比下跌的房企超过三成。
房地产的危机似乎一一浮现,银行、房企、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日子都开始不好过了,难怪有人说楼市最坏的时候,已经来了。
国家打压楼市不假,但长线布局来看,不是要打死楼市,而是要压制房价上涨,拒绝高房价抑制消费、抑制生育,更挤压实体经济而已。
楼市只是改革的一部分,这段时间,除了教育培训的整治,我们还看到了:
1、互联网反垄断,阿里、腾讯、滴滴被罚
2、针对网游、生长激素的点名
3、娱乐饭圈的整治
4、黄生看金融被查
5、学区房的政策接连调整
6、调控不断细节化、深入化
以上信号的种种,就如同任泽平说过的一句话:
接下来的大趋势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行业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资本市场等等。
实业兴邦,制造业强国,这才是我们经济转折的新起点。
消费不行、经济不行、教育焦虑、房价焦虑、互联网垄断,你以为只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房价问题,如果任之不理,最后还是会延生成社会问题。
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扫清一切阻碍改革的羁绊。
我们这一次或许真的有幸站在从未有过的时代机遇上。
如果你认真去思考近期我们发生的一切大事,你会发现,我们国家并不是一味打击楼市,而是在下一盘大棋。
我们楼市正遭遇过去那么多年来最坏的时候,但依然是最有机会的时候,因为底层逻辑还在,城市化进程还在,人口庞大基数的红利仍在。
就是车还是那一趟车,但是上车买票的规则变了。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房价不会崩盘,因为崩盘之后的后果,没有人能承担。
接下来,大家一定要牢记几点:
1、先求稳,再求涨,保证资金安全,再去寻找价值区域。
2、自己能力范围内,按照优先一线城市、其次强二线城市、第三环一线城市去选择,越是楼市危机时刻,三四线城市越容易血本无归。
3、你的现金流就是你的命,找对有价值的城市是第一步,另外别搞高杠杆,别整骚操作,保证你3-5年的现金流,千万不要倒在胜利黎明。
4、大洗牌之后,买房要谨慎选择房企,大房企不是唯一标准,毕竟华夏幸福(600340,股吧)、恒大、泰禾也大,但危机来临,一样容易撑不住,多关注房企新闻和债务情况。
5、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底层逻辑不会变,人口是楼市长期发展的基础,一定要道人口聚集的地方去,到有产业未来的城市去。
拨开迷雾,一切有棱有角的展示出来,我们生逢此时,有幸见证房地产市场的涨跌兴衰,未来10年,一场巨大的社会改革已经开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相关知识
代表友情送什么花更好啊 这五种花代表友情
2021年楼市最坏的2个消息
林郑月娥指港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
两个消息,涉及上亿人!深度影响楼市的大招,来了……
楼市,苦日子要来了?
楼市的“心脏”开始衰竭了!央行出手,国家级会议召开,寒秋来了
建银国际:恒指第三季最坏情况或下试20500点
家有柏森,友情一生 | 柏森15周年暨老友季第5季跨年直播圆满落幕
彭博预计蚂蚁集团估值最坏情况或大跌逾九成至290亿美元
楼市逆转?打脸的来了…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90112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84953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84887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689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173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6879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9434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587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382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