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硬核救市尺度之最:降首付、免契税、消化存量......

4月20日,可谓是不平凡且热闹的一天,各种重磅消息接连降临,硬核救市政策纷至沓来!

意料之中的LPR继续下调如期而至:1年期LPR由4.05%下调至3.85%,下降20个基点,5年期LPR由4.75%下调至4.65%,下调10个基点。

与此同时,湖北发文,支持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通过11+17条举措,积极为房企“减负”,为土地市场加速升温。

荆州更是放大招!出台“力度最大”房地产刺激政策,从消费端降首付、免契税,降低购房门槛。

眼看疫情在全国各地基本得到控制,各城陆续恢复到发展经济的主线当中,救市政策纷纷而至,影响几何?

01

湖北:支持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4月20日,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从合理调整监管措施、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加强安全管理五方面出台17条举措。

湖北本次关于房地产的专项政策相比武汉新政更加全面,增加了保障土地供应、缓缴配套费、土地出让金分期、降低保证金比例等措施。

重点在于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为房企“减负”,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同时降低疫情对土拍冲击,为土地市场加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供支撑,以帮助湖北尽快恢复经济正常发展。

02

荆州出台“荆20条”,硬核救市

无独有偶,4月20日下午,湖北荆州发布《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运行的若干意见》。

从优化供地计划和程序,容缺办理规划许可证、调整规划设计条件、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降低税费负担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这份《意见》力度相当之大,一方面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定向纾困扶持政策,比如降低土地出让门槛、延缓缴纳出让金、建设配套费、容缺办理开发审批手续等,都是比较直接有效。

另一方面针对消费端的支持力度也是相当大,比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45万元提高到50万元;

实行购房契税优惠。2020年6月30日前在荆州购买新建商品房,缴纳购房契税后,将由财政部门全额奖励返还。

更大的突破在于,本次《意见》直接降低了购房首付,首套房最低2成,二套房最低3成,降低购房门槛。

意见中明确提出: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20%;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商品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

03

湖北救市政策陆续出台,意义何在?武汉等城市是否会跟进?

自疫情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纷纷出台,湖北作为本次新冠疫情的重灾区,整体社会经济生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

近期,中央一直在加大对湖北的支持力度,通过定向出台一揽子计划,以帮助湖北尽快恢复正常经济发展。为提振经济,稳定楼市,行业政策亦存在优化空间。

此前,限购、限售、首付调整等被视为“政策红线”,多个城市的类似“试探”接连碰壁。而荆州作为湖北重要城市之一,受此次疫情影响,经济和楼市均受到较大冲击。本次调整力度之大,属于因城施策的具体体现,短期内将有效提振行业信心,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有了荆州的样本,相信武汉等湖北其他城市,也有望出台更具针对性的阶段性行业调整政策,为楼市保驾护航。但同时在“房住不炒” 的政策主基调下,长期楼市维稳基调不变,救市后若楼市阶段性过热必将再次适度收紧。

作为房企端,受疫情影响政府资金压力和城市经营压力加码,疫情后政府抢收意愿明显,在可预见的政府推地节奏加快、融资环境改善等多重利好因素加持下,众多房企将迎来拿地窗口期。

同时在土地政策方面,调整土地竞买保证金比例、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优惠政策也已陆续出台,房企可适时把握拿地机会。

作为购房者,刚需客户可把握政策窗口赶紧上车,受疫情影响线下销售停滞,开发商面临较大回款压力,目前将是开发商最可能大幅让利、灵活首付、退房、大幅给优惠券的最后时期。

文章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华中分院

相关知识

湖北硬核救市尺度之最:降首付、免契税、消化存量......
全国尺度最大!湖北这个市推出20条房产新政,首付最低只要两成
全国尺度最大!湖北这个市推出20条房产新政,首付最低只要两成
荆州新政:二套房首付降至三成、购买新房限时免契税
湖北荆州:6月底前购买新建商品房 免购房契税
湖北荆州停止降首付楼市新政,多地政策一日游
限购、降首付不容突破 3月近20城人才政策挂钩购房
湖北荆州停止降首付楼市新政 多地政策一日游被指干扰市场
存活期仅2天!全国尺度最大楼市宽松政策被收回
存活期仅2天!全国尺度最大楼市宽松政策被收回

网址: 湖北硬核救市尺度之最:降首付、免契税、消化存量...... http://www.zx3q.com/newsview2475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