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断供?楼市出现奇葩一幕!

  房地产又来了一个大新闻!

  凤凰 WEEKLY 财经文章《华夏幸福(600340,股吧)的孔雀难题:周边房价腰斩跌回2015,业主威胁集体断供》引发了热议。

  实际上,这段时间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孔雀城某业主群一直有人鼓动断供,但也有部分业主觉得“这都要疯了!”

  图片中红色1显示的是永清县孔雀城位置,可见其距北京并不远,直线距离在60公里左右。这也是地产商经常宣传的“环京地产”的概念。

  众所周知,房子断供可是一件大事,除了房子会被银行拿走,还有可能上征信,个人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为什么部分业主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呢?

  孔雀城业主们透露的主要原因(凤凰 WEEKLY 财经文章):

  1、房子质量不好,前年就应该收房了,一直在闹,还有业主没收房。

  2、有不少炒房的,房价涨得高的时候没下车,在群里说供不下去了,现在周边楼盘的价格已经有的降到2015年的水平。

  可见,房价变动是部分孔雀城业主们断供的思潮的诱因。可我稍微细究一下,却发现了前些年房价上涨阶段,该小区业主买房时还留下一个大隐患。

  早在2019年6月12日,已经有人反映问题了,截图文字可能太小,小白读者阅读困难,给大家摘录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在领导留言板网站)

  某买房人自述:

  1、买房时没了解相关政策,不清楚永清当时早已经限购了,非永清人没有购房资格。

  2、开发商方面说三年后交房,交房时间是2021年,所以期间不用网签,首付可以现金分期。

  3、签订合同后,才知道没有网签,合同不给,后来才知道河北省廊坊市限购政策,但开发商一直诱导卖房。

  反映问题:

  1、永清孔雀城违法违规售卖给没有购房资格的人。

  2、质疑开发商签订合同流程的合法性(购房者签订完合同,拒绝给购房者,并且签订前不知道如此)

  恳请:

  1、受理后能协助到最后。

  2、协助退回共交的首付计46万元(包括电商费,首付款,以及两次分期款)。

  2019年7月9日,河北省廊坊市ZF也给予了回复。

  现回复如下:经相关部门调查,您在购房时项目五证齐全,且与售楼处签订了购房申请书,鉴于上述情况,您需与项目公司正常履行协议,如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建议按法律程序,依法解决。

  当然,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孔雀城的具体情况可能远比大林所了解的更为复杂,更加细节部分,我不敢妄论,但这不妨碍我们对这个房地产事件的大概性了解。

  大林相信,小白读者中遇到类似问题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环京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类似情况发生概率较高。

  估计是2019年的问题没有解决,拖延到2020。现在永清县孔雀城部分鼓励断供的人列举了诸多一起断供的理由(凤凰 WEEKLY 财经文章):

  1、要是断供人数款项够一定数目,就会有多个部门来管这个事情。

  2、几家国有银行和河北本地银行会找开发商扣保证金,保证金被扣完,开发商就会被银行列入失信企业,这是要开发商的命。

  业主群有不少人说分析得有道理,响应者众多。

  这里有一个问题,开发商真的怕保证金被扣,真的缺钱吗?

  2020年第一季度,华夏幸福最新财务数据显示,其货币资金为464亿元。

  几百亿的账上资金看似不少,实际并不多。

  华夏幸福资产总额为4749亿元,负债总额为3971亿元,464亿元的货币资金仅为其总资产额的9.77%。简单理解,某资产百万的富翁,银行账户仅有9.77万存款。

  但不要忽视开发商华夏幸福的融资能力(2020年第一季度财务数据),生意赚不到“现金”也不怕,可以借到钱。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5.1亿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2亿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0.9亿

  企业的日常经营开支巨大,资金流出达125亿元。不过,这没关系,企业可以筹集160.9亿元。最后,账上资金反而更多了。普通人借钱能力完全不能与企业媲美,特别是地产企业。

  现在,很多地产集团公司采取的是母子公司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法律上“隔绝”作用。所以,部分鼓动断供人希望以“自伤‘方式要挟巨头,所能获得的结果未必理想。

  另一个问题就是断供对于业主的影响。

  1、首付款、契税、维修基金、城市配套费等其他费用基本打水漂。

  2、房子被银行低价拍卖,个人信用受损,基本无法再获得贷款。

  3、法院执行费用、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等也需断供者承担。

  双方直接对垒,基本上是个人损失概率更高,后果更加严重。

  为什么人一般人对楼市“下跌”接受不了?

  《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不含农村)总资产均值为317.9万元。更为接近现实的数据,中位数为163.0万元。

  更重要的是中国普通家庭的资产主要以房子为主。74.2%为住房资产,户均住房资产187.8万元。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为59.1%,高出美国28.5%。

  当然,多数人买房都需要支付月供,房子既是资产,也是负债。

  居民家庭负债使用:

  1、购房:75.90%

  2、日常消费:24.80%

  3、买车或车位:12.80%

  4、实体经营:9.30%

  5、医疗:3.90%

  6、金融投资:2.30%

  大家买房都说刚需,为了资产保值增值,但内里隐藏着不可明言的投资需求,对房价上涨有超乎理性的期望。

  举例:

  1、100万商业贷款,基准利率,20年期等额本息

  2、月供金额为6545。

  在环京地区,贷款100万买房并不少见,月供6545元也很普通。

  回归到现实生活却很尴尬,原因在于平时住在这样的房子,每天花费数小时去北京上班是一件苦差事。

  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你只能在北京再租一套小房子用于平时上班,周末回到环京大宅享受生活。

  一算账,自己突然蒙了,月供6545元+北京房租,单房子的月支出已经破万。

  要是为了财务平衡,一咬牙想把环京地区的房子租出去,发现自己的环京大宅只能收到1500元一个月的租金,应付月供依旧杯水车薪,房子的月支出依旧破万。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类似事件在经济圈周边地区发生并不奇怪。此类房子多为预算不多的工薪阶层购买,稍有经济波动,承受力自然不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相关知识

鼓励断供?楼市出现奇葩一幕!
深圳出现楼市断供潮?虚假传言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深圳出现楼市断供潮?虚假传言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深圳出现楼市“断供”?业内:炒房引发个案,仍需警惕
深圳出现楼市“断供”?业内:炒房引发个案,仍需警惕
深圳楼市依旧火爆,断供现象基本不存在
网传楼市大规模断供!吓唬谁呢?
太吓人!深圳楼市惊现大面积断供?一网点单月断供1.3万户?真相来了
楼市百态:海南大潮、杭州抢房、深圳断供、家长下跪……
深圳楼市惊现断供潮,重庆楼市是否现异常?未来银行房贷更谨慎?

网址: 鼓励断供?楼市出现奇葩一幕! http://www.zx3q.com/newsview13513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