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发展!惠州绿色建筑面积逾5000万平方米

近年来,惠州正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城市品质的提升推动着城市建筑工业化快速发展,其中绿色建筑工作备受关注。

记者注意到,仅在今年一季度,惠州就已完成四批次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共计51个项目716.5万平方米建筑新增“覆绿”。据不完全统计,叠加2012年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全市绿色建筑面积规模共计达到5235.5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运行标识太少,集中于设计标识的情况也再度引起社会关注。“以前看着一批批的绿色建筑项目很新鲜,尤其是看到有自己小区的时候,但真正住进去之后却感受不到区别。”江北某小区业主徐小姐称。

行业层面加速推进,社会认知层面却较为局限,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伟艺表示将依托新一轮的绿色建筑标准实施不断深化城市人居意识,强化绿色建筑的运行落实和生活体验,让市民切身的感受绿色建筑的美好,倒逼企业提高建设水平。

困境:

绿色建筑快速发展,运行标识稀少

近年以来,随着惠州建筑工业化工作的推进,城市绿色建筑稳步发展。自2016年5月取得绿色建筑一星标识评价权限,城市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和“覆绿”建筑规模更是呈“井喷”趋势,快速发展。

梳理惠州市住建局的公开通报数据可看到,自“十二五”周期启动该项工作共计完成21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规模,随后的2016年——2019年分别完成绿色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690万平方米、1800万平方米和1552万平方米,逐年翻番。其中,2019年在工作重心从绿色建筑扩面转向提质后,全年仍交出了1552万平方米的高位新增规模受到行业关注。

进入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工期受延,但在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环节并未落下。随着网上申报审核机制的搭建,2020年一季度(截至3月27日),惠州全市已完成四批次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共有佳兆业时代可园等51个建筑项目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716.5万平方米建筑实现“覆绿”。

从绿色建筑规模来看,惠州该项工作机制已基本步入成熟,即使遇到了疫情但影响也非常有限。“相较于前期绿色建筑的扩面,当下的提质工作才是真正的‘硬骨头’,政府抓手有限,企业动力不足。”某家在惠州经营多年的建筑公司负责人透露。

记者通过梳理近两年的新增绿色建筑项目信息发现,在去年的1552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中,属于设计标识项目的规模达到98.7%,仅有3个项目、19.3万平方米规模为绿色建筑运营标识,分别为中京电子、海尚湾畔、龙门富力希尔顿酒店。

关注到今年的一季度绿色建筑项目,51个项目中也仅有大亚湾万达广场1个项目属于一星的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面积规模为13.9万平方米,占比该周期的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的1.9%,其余均为一星的设计标识。

“绿色建筑从目前来看,过多的还是集中于工程建筑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在具体的建筑感受和市民感官环节还是有些不够。”上述建筑公司负责人认为,对于建筑项目而言,在建设阶段是专业,但是进入运行周期则是服务于市民的生活,不论是公用建筑还是住宅小区,用户的体验感受和大众的认知更加关键。

事实上这也正是目前绿色建筑工作正面临着的困境。“以前很关注,尤其是看到发布的绿色建筑有自己置业的小区时,但是住进去并感受并不明显,跟之前居住的小区相比除了新一些,其余的都没啥两样。”在江北国汇山居住的业主徐小姐表示。

探索:

构建行业嘉奖机制,刺激企业提升建设水平

绿色建筑星级较低,运行标识项目不多……这实际上也制约了惠州建筑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质发展。“对于开发企业来说,肯定是希望最少的成本建房,绿色建筑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装配式建筑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因此怎么刺激企业的积极性成为焦点。”在珠三角区域多个城市都有项目在建的万维建工集团惠州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类似局面在其他城市也同样存在。

如何推动绿色建筑提质发展?记者注意到,惠州当前已全面实施的《惠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16-2035)》已给出了答案。要求惠州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其中高星级项目20个以上,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同时创建一批运行标识项目,争取获运行标识项目面积40万平方米。

具体到路径探索,惠州当前不断搭建完善的绿色建筑行业嘉奖机制是一个有效的探索。

记者注意到,2017年底,市住建局联合财政局印发《惠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次年初再度发布《惠州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构建起有效的嘉奖机制。安排建筑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建筑项目的生态规划、课题研究等,希望通过建立嘉奖机制,引导企业提高绿色节能建筑开发水平。

在嘉奖机制的推动下企业被动开发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在过去两年的3批次绿色示范项目申报和审核过程中,惠州博罗县社会服务中心、华润大学、海尚湾畔一区、中建钢构阳光惠州有限公司二期建设项目办公楼(设计三星)等18个项目成为示范项目。在甄选过程中,企业申报的项目数量基数不断的增大,不断积极的参与其中。

“绿色建筑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切实的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让市民居住在城市更加舒适,感受到绿色建筑的效能。”市住建局副局长谢伟艺介绍,通过强化嘉奖机制,树立示范标杆,给予资金扶持,给予行业的荣誉认证,真正让行业企业自发的参与进来,共同发力来提高城市的绿色建筑水平。

破局: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评价,绿色标准落到实处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内涵显然是作用于社区生活,城市生活的,但是在目前,社会大众的认知度是不够的,这也应该成为发力的点。”惠州市房地产市场资深专家胡光宇介绍,通常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最有特色的点都会拿来作为宣传,但是目前惠州市场,鲜有开发企业用绿色建筑作为销售卖点。

胡光宇认为这也意味着该绿色建筑的概念的社会普及率有待提高,市民暂时并没有将这样的标准作为置业的前置考虑依据。“随着这一次疫情的影响,社区的人居环境、通风采光、新风系统等逐渐受到市民关注,这或许会成为该项工作的一个契机。”

“关键的问题还是市民的感受,在小区居住的业主是否能够感受到不一样,无论从感官还是视觉上。”一位曾在碧桂园集团工作过多年的策划人员介绍,绿色建筑除了建筑材质、楼梯内部构造设计等等,在外部形象上能否也纳入考虑。例如类似于碧桂园总部大楼那样的垂直绿化,园林绿植等,让业主一看就能够感受到建筑的美好。

结合国家住建部印发的新一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于2019年8月1日实施,惠州绿色建筑有望迎来变革提质。记者注意到,对比此前的标准要求,新《标准》不再区分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的区分,要求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确保建筑项目设计的绿色建筑效能得到落地和发挥。

与此同时,新《标准》还重构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指标体系,拓展内涵。针对建筑安全、健康、适老等性能的关注度加强,对建筑阳台、楼梯等设置防坠落措施,适老、适幼技术措施,无障碍设施,室外交流空间,健身条件等室内室外环境均提出了要求,切实贴近人的日常生活感受。

怎么落实?市住建局科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局正在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从绿色建筑国标层面已经正式实施,省标层面目前正在制定具体的细则和标准,明年也将全面实施。这也意味着从明年开始,惠州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将不再有设计标识,而专注于绿色建筑各项指标的落实运行。

针对当前建筑项目集中申报省标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局面,谢伟艺直言将持续强化行业监管,协同相关单位部门强化项目监管确保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各项绿色建筑工艺落到实处。“结合相关标准严格监管流程,推动既定的设计标准落地,确保真正发挥出‘绿色’功能,优化城市生活。”

“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住得更舒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谢伟艺表示,该局将不断的强化居住体验感的营造,让市民切实感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改变,真正认知和感受到美好,也能更有效的从市场层面推动企业提高开发水平。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峰

【摄影】王昌辉

相关知识

加速发展!惠州绿色建筑面积逾5000万平方米
碧桂园吉宝首次合作,落地惠州潼湖数据中心
绿色建筑面积持续上升 天津生态城助力绿色明天
绿色城市第39名惠州:湾区时代要“颜值”更要“气质”
惠州定制家居进入融合发展新时代
大连市已有绿色建筑面积1801万平方
重大项目引领!惠州加速迈向珠江东岸新增长极
促外贸发展!惠州海关推出八条措施
惠州大亚湾区获评国家五星级示范基地
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网址: 加速发展!惠州绿色建筑面积逾5000万平方米 http://www.zx3q.com/newsview1263.html

推荐资讯